霍华德·菲利普·洛夫克拉夫特认为,最古老而强烈的恐惧来源于未知,其本质是人类认知之外的事物戳破常识面纱,所带来的极端不安。为了给认知之外的事物寻求解释与宽慰,愚昧的人们将未知实体化,于是便有了邪祟、鬼神与无间炼狱。人类无从理解这类高维存在的思维,恐惧也油然而生。这段独到的理解在一代代恐怖作品中不断传承、精进,最终被无数人奉为了最广为人知的“恐怖作品圣经”。 然而,在许多中国人眼中,“恐怖”的诠释却并非如此——从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人鬼故事,到如今盛极一时的“民俗恐怖”风潮,让我们心里发毛的大都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无形之物。相比捏造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喊打喊杀,那些前朝写就的狐仙、鬼女、阴阳灾异,总是与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而鬼怪行为背后的动机,也往往暗藏着故事的行文中,折射出作者想要借着神怪的画皮暗喻的民情